依托“艺术治理”撬动基层治理“门卫美术馆”改变了什么?
栏目: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:2024-04-21
 钱宏峰没想到,一间18平方米的门卫美术馆,竟迅速破解了困扰她多时的基层治理难题——组织起年轻的志愿者队伍。  钱宏峰是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复旦居民区党总支书记。辖区居民中,复旦大学退休教职工约占40%。过去十年,小区中最活跃的群体是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老教师议事会。今年初,由小区废弃保安室脱胎而来的门卫美术馆横空出世,无形中聚起更多年轻居民参与社区事务。短短100天,这里就组建起高中生门卫美术馆

  钱宏峰没想到,一间18平方米的门卫美术馆,竟迅速破解了困扰她多时的基层治理难题——组织起年轻的志愿者队伍。

  钱宏峰是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复旦居民区党总支书记。辖区居民中,复旦大学退休教职工约占40%。过去十年,小区中最活跃的群体是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老教师议事会。今年初,由小区废弃保安室脱胎而来的门卫美术馆横空出世,无形中聚起更多年轻居民参与社区事务。短短100天,这里就组建起高中生门卫美术馆志愿讲解队,以80后宝妈为主的艺之缘文艺志愿者服务队、凉缘数字自媒体志愿者服务队等。

  在昨天举行的门卫美术馆百日庆现场,策展人王南溟带来新消息:与美术馆一墙之隔的小巷美术馆即将落成,百米外的取款机玻璃房将启动改造。届时,以门卫美术馆为圆心,将形成更大范围的艺术社区,持续以艺术治理撬动基层治理。

  王南溟原创的艺术治理概念,是指通过在美丽家园项目中植入艺术元素,赋予老社区新亮点,凝聚起年轻化的基层治理力量。与循序渐进培养居民艺术修养不同,王南溟倾向于直接安排看不懂的当代艺术展进小区——当代艺术被称为参与式艺术,是由艺术家的创作与观众的理解叠加而成。在他看来,这与倡导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思路不谋而合。

  门卫美术馆首展以三星堆为主题,三件当代艺术展品分别解构了出土文物神树、神鸟、青铜面具的特色元素,再以霓虹灯管、亚克力板等材质重构。于是,老旧门卫室被绚丽色彩点亮,整条街面也时尚起来。在钱宏峰看来,门卫美术馆的投用就像一个信号,让中青年居民看到了社区治理的更多可能,也找到了价值定位:创新。

  开馆不久,家住附近的鞠红练就带着读初一的儿子何雨哲去参观,正赶上高中生志愿者在公益讲解。后来,何雨哲又几次前往美术馆,并以此为题参与记述街区变化的我的虹故事社会实践。热心公益的鞠红练,也被街道社区学校负责人侯颖霞相中,成了艺之缘文艺志愿者服务队领衔人。这次门卫美术馆百日庆的短视频,就是鞠红练写的文案,用了何雨哲拍的照片。这也是社区学校推出的首支短视频作品。

  侯颖霞坦言,志愿者团队的年轻化,给了她底气打开思路,从新的需求端开拓工作。美术馆对面就是居委会办公室和社区学校,利用这一地理优势串联起三个载体资源,也产生了更强烈的化学反应。寒假时,社区学校创新推出为期12天的暖冬营:由居委会组织小学生参与,联合虹口高级中学在美术馆设学生社会实践点,邀请专业人士作当代艺术赏析培训。艺术治理的成果很快显现:志愿者偶遇小区里退休的历史学教授,拉着对方讲起古蜀文明,更准确深入地掌握展陈背景;一些起初被动接受的老住户,也开始自豪地称美术馆为家门口的艺术天地,还自发组建了巡逻队负责日常维护。

  学生、家长,老土地、社会人士,因为小小的美术馆结缘,也让这里逐渐成为凝结志愿精神的聚力场。侯颖霞说,有团队、有故事,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社区学校视频号就快上线了。

  这几日,上海财经大学社工专硕中心主任孙哲常带着学生来此调研。在他看来,艺术治理以不同的艺术载体赋予社区特点,也藉由艺术项目引导居民关注更正向的公共议题。与停车难、物业管理等社区治理老生常谈相比,决策展陈主题、挑选布展方案等艺术治理带来的短平快议题,更容易吸引年轻人参与,也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社区氛围。

  这里能为多学科提供研究样本。王南溟说,从物理空间讲,这里全权委托专业艺术展陈机构ARTZHOU改造,是社区微更新的全新模式,也是展览布置的经典参考;从精神内核看,这里有新鲜事物落地老旧社区的天然冲突,也有基层治理主力代际交接的鲜活案例。在孙哲之前,复旦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研究生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本科生,都将专业课课堂搬到了这里。

  距离美术馆百步远的原凉城三村小巷书屋,正在打造小巷美术馆:媲美上海书城内装的通天书架、不输专业艺术馆的拉膜天花灯、时下流行的移动式拼接桌椅……甚至,艺术家李秀勤也为这个高品质新空间度身定制雕塑作品。她将从社区采集手印并雕凿进花岗岩石材中,隐喻人情与地缘的深度,生发社区共同体的意念。王南溟打算将部分手印主人的故事编成口述史,留存社区记忆。

  老教师议事会成员许君兴说,议事会成立十年,大家最希望能吸收有志于社区公益事业的年轻人。这个愿望就快实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