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靖州:家门口的“老街坊”
栏目: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:2024-06-14
 两层小楼,袅绕在小镇的炊烟里,与民房隔邻相守、对门相望;一枚国徽,辉映着渠水的清流,庄严高悬、洒满阳光。法庭不大,但装得下正义,聚得起街坊。走进法庭的百姓,带着烦忧、带着惆怅;走出法庭的群众,心生欢喜、心里亮堂。  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城东人民法庭,探索“亲民、开放、共享”六字工作法,创新“小法院 庭”新路子,努力把“枫桥”架在渠水东岸的乡村巷陌间,架在老百姓的心坎上,所辖3

  两层小楼,袅绕在小镇的炊烟里,与民房隔邻相守、对门相望;一枚国徽,辉映着渠水的清流,庄严高悬、洒满阳光。法庭不大,但装得下正义,聚得起街坊。走进法庭的百姓,带着烦忧、带着惆怅;走出法庭的群众,心生欢喜、心里亮堂。

  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城东人民法庭,探索“亲民、开放、共享”六字工作法,创新“小法院 庭”新路子,努力把“枫桥”架在渠水东岸的乡村巷陌间,架在老百姓的心坎上,所辖3.5万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家门口“老街坊”。

  村民张某和杨某是邻居,杨某家装自来水管要挖开张某门前唯一的一条小路,张某担心会对今后的生活造成不便,不同意动工。两人吵得不可开交,一次次闹到村委会,还扬言要将官司打到底。庭长胡兵玉,把他俩请进了法庭一楼的“暖心室”,与两当事人分别拉“家常”。一杯热茶,一本普法读本,一拉就是一两个小时。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。双方心头一暖,终于握手言和,重新约定走水方案,同时解决了两家用水问题。

  城东法庭一楼,设有街坊议事厅,开门纳“言”、现场解纷;又设“连心室”和“暖心室”,为群众提供全时空、跨地域、全流程线上线下法律服务。讲情、讲理、讲法,家事、琐事、杂事多元共治,老百姓笑称:“两室一厅”的“解忧杂货铺”。

  “米叔叔,今年杨梅收成怎样?有哪些需要我们法庭服务的?”进入6月,正是靖州杨梅成熟季,城东法庭工作人员走进渔滩村杨梅基地,与村民拉起了家常。

  城东法庭工作人员走进渔滩村杨梅基地,与村民拉起了“家常”(刘杰华 供图)

  如何将司法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?“迎进来”设法庭公众开放日,零距离感受法律温情,让公平正义可视可感;“走出去”,走进田间地头,走到群众身边,让群众听得懂、看得明、能接受。这是城东法庭反复探寻后找到的解决之策。

  6月5日,世界环境日,城东法庭又“走出去”了。法官们在团结村宣传环境保护时,一村民前来“求助”:“我邻居在楼下车库里又养鸡又养鸭,我和他沟通了几次都没用,天气越来越热,刺鼻的气味熏得人发晕。大家都是街坊邻居,我也不想闹上法庭,你们有没有好办法?”说起最近的烦心事,这名村民既生气又无奈。

  经过实地调查走访,法官们了解到,养鸡鸭的村民是随子女买房进城的老人,有养鸡鸭的习惯,养鸡鸭是为给孙子吃上“放心蛋”。于是,法官们找来村干部共同与养鸡鸭的老人沟通:“车库养鸡鸭,粪便污染环境,噪音影响休息,侵犯了邻居权益。如果成为诉讼案件,法院不但会要求强制清理,造成他人损害的还将判令赔偿。”明白了利害关系,老人连忙给邻居道歉,并马上把鸡鸭拿到市场处理去了。

  重心向下沉,工作向前移。城东人民法庭将法治力量从化解端向预防端前移,实现了司法服务从“治已病”到“防未病”的转变。

  吴某某与杨某某本是同村好友、合作伙伴,但因为土地经营权互换纠纷,双方固执己见极为对立,一见面,就情绪失控,恨不能大打出手。对于调解,双方律师都彻底失去信心。

  然而,城东人民法庭胡兵玉法官接手这起案件时,奇迹发生了。6次询问、3次勘验、1次诉前调解,入情入理的分析,设身处地的沟通……胡兵玉不但让剑拔弩张的双方冰释前嫌、重修旧好,还重新合作成立了一家合作社。不可能变成了可能,“双损”变成了“双赢”。

  “家庭、邻里纠纷中很多事实和道理说不清道不明,各种社会调解力量遵循自愿原则居中调解,发挥‘和事佬’‘老娘舅’的调解专长,方式更灵活,也更接地气,反而容易让对抗的双方放下心结。”靖州法院在全县设立了11个“法官工作室”,城东法庭就占了俩:一是“老街坊同心、枫桥经验进江东”胡兵玉法官工作室,一是“优化营商环境、助力乡村振兴”的储永东法官工作室。

  法官“多跑腿”,百姓“少折腾”。工作室依托当地党委政府,充分发挥当地寨佬、款师、乡贤的作用,在法律框架内引入当地侗族款约、苗族贾理,逐步形成了“寨佬乡贤—法官工作室—立案庭诉前调解员”的三级过滤工作模式,早发现、早介入、早稳控,努力止纠纷于初发,化矛盾于诉前。

  蒙某与蒙某某是邻居,也是叔侄。蒙某曾因建新房占用了蒙某某一块土地,蒙某某一气之下将蒙某院子里的两棵罗汉松砍倒,双方矛盾激化。眼看两人就要打起来,村里寨佬第一时间“连线”法庭,法官迅速介入。理清案件争议焦点和事实后,法官储永东从两人系叔侄关系又互为邻居的角度考量,引导双方换位思考、修复关系。最终,叔侄两人打开心结,各退一步,达成了和解协议。

  文溪乡水屯村,村民黄奶奶养育了三个子女却晚年凄凉,儿子常常因为老人的赡养问题和两个姐姐“扯皮”,村干部多次做工作都没奏效,村里乡贤带着法官一起上门“讲法”,三个子女深刻认识到错误,再不推诿。

  “老百姓都是很质朴的,遇到难事并不都想打官司,如果有人调解,也就化解在基层了。”庭长胡兵玉说,今年以来,城东法庭已参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119起,及时把与群众生产、生活密切相关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成诉之前,也把“无讼”理念传递到干部群众心里。2024年1月,靖州法院“法官回原籍设立诉源治理室”工作法,获评怀化市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先进典型。

  “现在开庭!”2024年5月16日,国徽一挂,桌椅一摆,在渠阳镇泡里村,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公益诉讼案件巡回审判开始了,村民们纷纷前来“看热闹”。

  两名肖姓被告人在禁渔区使用禁用的工具、方法捕捞水产品,城东人民法庭判令被告人“以补代罚”当场履行增殖放流义务,并对着媒体镜头公开道歉,旁听庭审的村民们若有所思。

  近年来,城东法庭以辖区大寨巡回法庭基层治理模式为蓝本,围绕纠纷“治未、治早、治小”,充分发挥法庭前沿阵地作用,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,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  “再要离不脱婚,我都要去自杀了,感谢妇联、感谢法庭救了我!”拿到离婚判决的一瞬,女子杨某热泪盈眶。在审理杨某第三次起诉离婚案时,承办法官胡兵玉通过原被告居住地妇联主席,联系上了村妇女主任,得知原、被告两地分居已超过2年,感情确已破裂,且双方没有共同的孩子维系夫妻关系,遂果断作出了离婚判决。在送达文书时,妇联主席和妇女主任一同前往,在大家耐心劝导下,被告和家属坦然接受了判决结果。这是前不久城东人民法庭采取“兵团作战+速裁”模式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例。

  城东人民法庭深谙,“单兵突进”不如“多元共治”。在立案阶段,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,主动融入县域基层治理“网格”,借助网格员力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、开展前置调解,避免纠纷扩大和矛盾激化。在审判阶段,将调解工作贯穿庭前、庭中、庭后各环节,促进案结事了。注重增强裁判文书可执行性,鼓励当庭履行。在执行阶段,充分利用法庭扎根基层,熟悉案情、民情的优势,精准查人找物,加速胜诉权益变现。

  2023年以来,城东人民法庭新收案件366件,结案率94.87%,调撤率55.7%,简易程序适用率91%。2023年度,城东法庭庭长胡兵玉全年无一件案件发回,因办案绩效突出,被省法院授予“全省法院办案能手”。“我们会定期为村干部开展法律培训,讲解法律调解技巧,提升基层治理能力,对于村级调解员、村干部遇到的复杂矛盾纠纷,我们也会主动联系乡镇党委进行协调,并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调解,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。”庭长胡兵玉说。

  “枫桥经验”是群众经验,也是群众路线。为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参与矛盾纠纷源头化解,城东人民法庭还常态化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,创造性成立“她力量”护卫队、开辟涉军案件“绿色通道”,把法治的“多元联动器”延伸到了社会治理的角角落落。(刘杰华 张秋萍)